内蒙古

详情

2025年下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重难点:中学科目二必背考点(6)
招教网 2025-09-05 17:28:40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No.7 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基本含义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    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   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教育阐释

(1)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闻之”,更要“见之”,才能“博而不谬”。

(2)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要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  摸摸、听听、闻闻等。

(3)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3.直观教学的种类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的一种直观方式,包括观察    各种实物及标本、演示实验、进行参观等。

(2)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对事物的模拟形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包括    观看各种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等。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 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4.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二)启发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育阐释

(1)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3)朱熹提出“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4)苏格拉底提倡运用“产婆术”,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  正确答案。

(5)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   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三)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 基本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   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2.教育阐释

(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即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2)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3.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四)巩固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  将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教育阐释

(1)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3)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1.基本含义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    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教育阐释

(1)墨子重视学习上的量力而为,提出“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2)赞科夫进行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和所做的理论阐述,也证实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的可行性。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六)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1.基本含义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   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知识、技能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   质教育。这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

2.教育阐释

赫尔巴特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基本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    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   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2.教育阐释

(1)裴斯泰洛齐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他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 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而停止”。

(2)乌申斯基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八)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教育阐释

朱熹提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025年教资上岸大本营

  • 公告资讯
  • 干货资料
  • 每日刷题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

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收藏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